- 邏輯推理某班打算從方如芬、郭嫣然、何之蓮等三名女生中選拔兩人,從彭友文、裘志節(jié)、任向陽、宋文凱、唐曉華等五名男生中選拔三人組成大學生五人支教小組到山區(qū)義務(wù)支教。要求: (1)郭嫣然和唐曉華不同時入選; (2)彭友文和宋凱文不同時入選; (3)裘志節(jié)和唐曉華不同時入選。 若何之蓮未人選,則下列哪一位也未人選()。
- A 、唐曉華
- B 、彭友文
- C 、裘志節(jié)
- D 、宋文凱
- E 、方如芬

掃碼下載億題庫
精準題庫快速提分
參考答案【正確答案:A】
何不入選,另外兩個女生包括郭入選,這樣唐不入選。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 【條件充分性判斷】 某班有50名學生,其中女生26名,在某次選拔測試中,有27名學生未通過,則有9名男生通過。() (1)在通過的學生中,女生比男生多5人 (2)在男生中,未通過的人數(shù)比通過的人數(shù)多6人
- A 、條件(1)充分,但條件(2)不充分
- B 、條件(2)充分,但條件(1)不充分
- C 、條件(1)和(2)單獨都不充分,但條件(1)和條件(2)聯(lián)合起來充分
- D 、條件(1)充分,條件(2)也充分
- E 、條件(1)和(2)單獨都不充分,條件(1)和條件(2)聯(lián)合起來也不充分
- 2 【邏輯推理】某班打算從方如芬、郭嫣然、何之蓮等三名女生中選拔兩人,從彭友文、裘志節(jié)、任向陽、宋文凱、唐曉華等五名男生中選拔三人組成大學生五人支教小組到山區(qū)義務(wù)支教。要求: (1)郭嫣然和唐曉華不同時入選; (2)彭友文和宋凱文不同時入選; (3)裘志節(jié)和唐曉華不同時入選。 下列哪位一定入選()。
- A 、方如芬
- B 、郭嫣然
- C 、宋凱文
- D 、何之蓮
- E 、任向陽
- 3 【邏輯推理】某班打算從方如芬、郭嫣然、何之蓮等三名女生中選拔兩人,從彭友文、裘志節(jié)、任向陽、宋文凱、唐曉華等五名男生中選拔三人組成大學生五人支教小組到山區(qū)義務(wù)支教。要求: (1)郭嫣然和唐曉華不同時入選; (2)彭友文和宋凱文不同時入選; (3)裘志節(jié)和唐曉華不同時入選。 如果郭嫣然入選,則下列哪位也一定人選()。
- A 、方如芬
- B 、何之蓮
- C 、彭友文
- D 、裘志節(jié)
- E 、宋凱文
- 4 【邏輯推理】某班打算從方如芬、郭嫣然、何之蓮等三名女生中選拔兩人,從彭友文、裘志節(jié)、任向陽、宋文凱、唐曉華等五名男生中選拔三人組成大學生五人支教小組到山區(qū)義務(wù)支教。要求: (1)郭嫣然和唐曉華不同時入選; (2)彭友文和宋凱文不同時入選; (3)裘志節(jié)和唐曉華不同時入選。 若唐曉華人選,則下列哪兩位一定入選()。
- A 、方如芬和郭嫣然
- B 、郭嫣然和何之蓮
- C 、彭友文和何之蓮
- D 、任向陽和宋凱文
- E 、方如芬和何之蓮
- 5 【條件充分性判斷】 甲班男生占17%,乙班女生占60%,則乙班男生人數(shù)可以確定。() (1)甲、乙兩班總?cè)藬?shù)為185人 (2)甲、乙兩班總?cè)藬?shù)為215人
- A 、條件(1)充分,但條件(2)不充分
- B 、條件(2)充分,但條件(1)不充分
- C 、條件(1)和條件(2)單獨都不充分,但條件(1)和條件(2)聯(lián)合起來充分
- D 、條件(1)充分,條件(2)也充分
- E 、條件(1)和條件(2)單獨都不充分,條件(1)和條件(2)聯(lián)合起來也不充分
- 6 【條件充分性判斷】某班有50名學生,其中女生26名,在某次選拔測試中,有27名學生未通過,則有9名男生通過。() (1)在通過的學生中,女生比男生多5人 (2)在男生中未通過的人數(shù)比通過的人數(shù)多6人
- A 、條件(1)充分,但條件(2)不充分
- B 、條件(2)充分,但條件(1)不充分
- C 、條件(1)和(2)單獨都不充分,但條件(1)和條件(2)聯(lián)合起來充分
- D 、條件(1)充分,條件(2)也充分
- E 、條件(1)和(2)單獨都不充分,條件(1)和條件(2)聯(lián)合起來也不充分
- 7 【問題求解】某班學生中,
的女生和
的男生是共青團員,若女生團員人數(shù)是男生團員人數(shù)的
,則該班女生人數(shù)與男生人數(shù)的比為()。 - A 、5:6
- B 、2:3
- C 、3:2
- D 、4:5
- E 、5:4
- 8 【條件充分性判斷】某班男生人數(shù)比女生人數(shù)少。() (1)男生中共青團員的人數(shù)是全班人數(shù)的20% (2)女生中共青團員的人數(shù)是全班人數(shù)的52%
- A 、條件(1)充分,但條件(2)不充分
- B 、條件(2)充分,但條件(1)不充分
- C 、條件(1)和(2)單獨都不充分,但條件(1)和條件(2)聯(lián)合起來充分
- D 、條件(1)充分,條件(2)也充分
- E 、條件(1)和(2)單獨都不充分,條件(1)和條件(2)聯(lián)合起來也不充分
- 9 【問題求解】甲、乙兩班共有70名同學,其中女生40名,設(shè)甲班有30名同學,其中女生15名,則在碰到甲班同學的條件下,恰好碰到的是一名女同學的概率為()。
- A 、

- B 、

- C 、

- D 、

- E 、

- 10 【問題求解】某班級有18名男生,12名女生,從中選舉3名班干部,則所選出的干部為2男1女以及至少2名女生的概率分別為()。
- A 、

- B 、

- C 、

- D 、

- E 、以上結(jié)論均不正確
熱門試題換一換
- A deputy director will be()the whole factory next week when the director is away for a month.
- These three girls help( )to embroider flowers on the table cloth.
- (12)
-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不斷呼吁小學生家長不要給孩子增加太多的學習負擔,少報課外班,過多地上課外班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利。現(xiàn)在社會上充斥著各類針對小學生的課外培訓機構(gòu),良莠不齊。 以下哪項陳述為真,最有力地支持了教育專家的觀點()。
- 在司法審判中,所謂肯定性誤判是指把無罪者判為有罪,否定性誤判是指把有罪者判為無罪。肯定性誤判就是所謂的錯判,否定性誤判就是所謂的錯放。而司法公正的根本原則是“不放過一個壞人,不冤枉一個好人”。某法學家認為,目前,衡量一個法院在辦案中是否對司法公正的原則貫徹得足夠好,就看它的肯定性誤判率是否足夠低。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能最有力地支持上述法學家的觀點()。
- 20世紀70年代出現(xiàn)了大學畢業(yè)生的過度供給,過度的供給使大學畢業(yè)生的平均年收入降到了比只持有高中文憑的工人僅高18%的水平。到了20世紀80年代后期大學畢業(yè)生的年收入比只持有高中文憑的工人高43%,盡管20世紀80年代后期大學畢業(yè)生的供給量沒有下降。 下面哪項如果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是正確的,最好解釋了上面明顯的分歧()。
- 圓柱體的側(cè)面積是32π。() (1)圓柱體的高與底面直徑相等 (2)圓柱體軸截面的面積為32
- 某試卷由15道選擇題組成,每道題有4個選項,只有一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甲有6道題能確定正確選項,有5道題能排除2個錯誤選項,有4道題能排除1個錯誤選項,若從每題排除后剩余的選項中選1個作為答案,則甲得滿分的概率為()。
- 不等式的解集為() (1)的解集為-2 <x <3 (2)的解集為-3 <x <2
- 120 presidents and prime ministers will gather in New York for a UN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It is the first time the subject has brought somany leaders together since the ill-fated Copenhagen summit of 2009. Now, asthen, they will assert that reining in global warming is a political priority.Some may commit their governments to policies aimed at reducing greenhouse gasemissions. According to scientists, cutting carbon-dioxideemiss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reducing catastrophic risk from climatechange. Yet governments are persistently reluctant to provide estimates of howmuch carbon a policy saves. That may because, in countries where climate changeis controversial, it makes more sense to talk about the other benefits a schemeoffers rather than its effect on carbon. Or it may be that, in countries whichare enthusiastic about renewable energy, pointing out that it may not save thatmuch carbon is seen as unhelpful. Or perhaps governments think climate changeis so serious that all measures must be taken, regardless of cost.
- Foodshortage become more serious in
- (15)
億題庫—讓考試變得更簡單
已有600萬用戶下載
8KBGW
